劳动教育怎么干?河南出台实施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
2021-11-10

↑ 点击上方“劳技通”即可关注我们

近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建设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初步构建课程体系完善、师资队伍合理、保障机制健全、大中小幼衔接的劳动教育体系。到2030年,全面构建体现新时代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劳动教育体系,实现“五育”融合高质量发展。






明确劳动教育内容

《实施意见》把学段内容要求拓展到了幼儿园阶段。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置各学段劳动教育内容要求:幼儿园要注重劳动意识启蒙,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日常生活之中;小学要注重劳动习惯养成,其中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劳动兴趣,中高年级要注重培养劳动习惯,主动分担家务和承担校园劳动;初中要注重劳动知识和技能教育;普通高中要注重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注重劳动技能培养;普通本科高校要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设置劳动教育课程

在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 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

“五一”劳动节后第一周为全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周,以集体劳动为主。“六一”儿童节前后,集中展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技能和劳动成果;高校可灵活安排劳动教育周或劳动教育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教育要求。根据需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


#完善劳动素养评价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制定评价指标,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对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涵盖开齐开足劳动课、学生参与劳动活动和掌握劳动技能等情况,重点要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学校定期开展劳动技能和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评优评先、毕业升学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在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中,强化对劳动教育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


#建设师资队伍

合理核定教师编制,根据需要配备劳动教育专职教师,配足配齐劳动教育教师;发挥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中的作用;成立劳动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多形式聘用兼职劳动教育教师,建立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教研员队伍,依法保障其地位和待遇。高等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培养本科及硕士层次的劳动教育专业师资。

聘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技术能手或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在学校设立劳动教育工作室。根据国家部委工作部署,在大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系列中设立劳动教育学科,建立符合劳动教育师资特点的评价考核和职称评定体系。把劳动教育师资培训纳入“省培”及地方培训计划,分级分类对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学校校长、劳动教育教师、劳动教研员进行专项培训。


#拓展实践场所

各地要将劳动教育资源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专项规划,建立以县为主、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统筹使用省级及地方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学校逐步建好配齐劳动教育实践教室、实训基地,配备配套的劳动工具、器材;根据劳动教育需求,会同有关部门和机构,拓宽实践渠道,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场所要开放共享,接纳中小学生观摩体验。有关机构应积极配合,主动为学生参与劳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辅助人员。


#凸显地方劳动特色

《实施意见》主要在六个方面实现创新:

一是突出红色主题教育。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将优秀劳动精神融入大中小幼劳动教育全过程。

二是突出农业优势。开展耕读教育,鼓励农村中小学根据农时需要适当安排农忙假,支持学生深入农业示范园、高标准粮田、智慧农业综合体等参加生产和服务性劳动,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注重工程项目引领。打造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一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工程项目高质量落实推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是注重幼儿启蒙教育。将劳动教育延伸至幼儿园阶段,融入幼儿日常生活,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实施“食育”生活化课程。

五是注重活动实效。抓住每年“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时间节点,集中组织劳动教育周和成果展示,加强工作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六是注重多方联动共育。发挥家庭基础作用,引导学生经常参与家务劳动,掌握必要生活技能;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组织实施校内外集体劳动;发挥社会支持作用,开放实践场所,提供必要保障,支持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声明:本文章已核查,没有版权问题。此公众号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出于学习目的免费转载,版权还是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