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中小学开展首个劳动教育周教育活动 一张“清单” 填满“劳动果实”

江门市政府网
2021-06-24
↑ 点击上方“劳技通”即可关注我们

编织“鸡夹”、化身“男神大厨”、举办收花生比赛、制作版画……这些有趣的劳动实践活动,都发生在我市的校园里。学生们深入“田间地头”,用劳动磨砺意志,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新会区崖门镇三村小学的同学们

新会区崖门镇三村小学的同学们在种黄豆

恩平市沙湖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在竹编工坊编织

  近日,教育局组织了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了首个劳动教育周教育活动,主题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并制定了劳动教育周六个一活动清单:召开主题为弘扬劳动精神,争当劳动先锋的劳动教育

主题班会;开展主题为“感恩母爱·劳动献爱”的家庭劳动实践;在校内开展主题为“美丽校园,劳动创造”的集体劳动活动;举办主题为“劳动最崇高 劳动最光荣”的劳动教育文化成果展示活动;撰写主题为“劳动有感·快乐无限”的劳动心得体会;召开主题为“最美劳动者”的全校劳动标兵总结表彰大会。此“清单”一经发布,各校的学生们纷纷“打卡”。如今,这张“劳动清单”已经填满了丰硕的“劳动果实”。

A 技能对决篇 解锁劳动新技能

“加油!加油!”……在一波又一波的加油呐喊声中,恩平市那吉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正在进行一场紧张刺激的劳动技能大赛。在比赛中,同学们不到半分钟就佩戴好红领巾、迅速把饮料瓶踩扁了放进可回收垃圾桶、有序地把散落的文具和书籍收拾整齐、一气呵成完成折叠衣服,于比拼中提升了劳动技能。

  以提升生活自理能力为基础,在劳动教育周教育活动中,不少学校都举办了劳动技能大赛,并鼓励学生回家打卡家务劳动。如新会区古井镇岭东北小学的学生把自己在学校种植的瓜果带回家,为母亲节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开平市金山中学的学生回家后,有穿上水鞋做“洗车师傅”的,有围上围裙化身“男神大厨”的,有“出品”牛轧糖、钵仔糕的,花式投入劳动的浪潮中。

  更有学校将解锁劳动技能的“打开方式”搬到了田间地头。“预备,开始!”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江门市特殊教育学校职高高二(2)班和职高三年级的同学们顶着酷暑闷热,纷纷拿出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园艺本领,迅速投入到“收花生比赛”中,收取了一筐筐花生,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B 特色融合篇 在劳动中留住“乡愁”

  在开展劳动教育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各校注重结合本地传统特色,让孩子们在学习传统工艺的同时,留住一抹“乡愁”。

  如新会区城南小学、河南小学、城郊小学、伦文钜小学的劳动教育与本土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了葵艺文化、柑普文化、剪纸文化、陶艺文化、红木文化,使圭峰会城的劳动教育成果展示精彩纷呈;恩平市南平小学打造了竹文化长廊、竹编工坊、菜乐园、桃李园、竹园等劳动实践基地,更创作了竹编课程、竹竿舞、竹画创作等,用“竹”做文章,让学生养成“竹”的精神;开平市马冈镇中心小学邀请蛇脊村的竹器匠人张师傅来到学校,开展竹器文化进校园活动,学生跟着师傅编织“鸡夹”,深深体会到了祖辈以编织竹器为生的艰辛。

  在劳动教育特色化的实践中,我市也尝试了劳动教育与课程建设的“跨界”融合。如新会崖门镇三村小学把劳动教育思政课搬到了“开心农场”,学生在种黄豆的实践中培养了劳动管理技能和观察能力;新会陈经纶中学的同学们精心绘制一幅时代长卷,献礼建党百年,更体现了劳动精神与美术、历史学科的融合,培养了学生通过艺术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

C 成果展示篇 劳动教育故事未完待续

  开平市长师中学结合开平本土文化及产业品牌,充分发挥体艺办学特色,引导学生创作马冈鹅蛋画、碉楼模型、金山大桥扇画等作品;新会陈经纶中学的葵艺社、经纶印社、创意画社、“生物圈”社、陈氏道字社、古琴社、摄影社等19个社团同时上演了一场盛大的“劳动plus”嘉年华;鹤山市鹤华中学的同学们或身穿汉服展示自己制作的扎染丝巾,或展示科技创作,或讲解自己绘制的盘子画过程,缤纷的劳动教育成果展让全校师生、家长纷纷点赞……在劳动教育周教育活动的“洗礼”下,同学们用双手绘制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美丽画卷。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为期一周的劳动教育周教育活动让全市中小学师生动起来,全市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班会8062场次、家庭劳动实践477753次、学校集体劳动活动2128场次,举行了劳动教育成果展示677场次,收到了297685篇劳动心得体会。经过学校推荐,评选出市级劳动标兵771名,展示了我市的特色劳动教育成果。

  劳动教育周教育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劳动教育的故事未完待续。接下来,我市各校还会挖掘更加丰富的形式,让劳动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茁壮成长。

声明:本文章已核查,没有版权问题。此公众号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出于学习目的免费转载,版权还是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